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科普园地

儿童用药需谨慎 掌握方法是关键

信息来源:吉林省药物研究院     时间:2019-06-01

  

  

  (转载)儿科疾病的特点  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表现出的基本特点有三方面: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自身防护能力较弱。儿童期罹患疾病与成年人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均存在差别:

    疾病种类 儿童疾病发生的种类与成人有非常大的差别,如心血管疾病在儿童中主要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而成人则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居多;白血病在儿童中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多数,而成人则以粒细胞性白血病居多。此外,不同年龄儿童的疾病种类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如新生儿疾病常与先天性遗传和围产期因素有关,婴幼儿疾病中感染性疾病占多数等。

    疾病表现 儿科患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特殊性主要集中在小年龄儿童中。年幼体弱儿对疾病的反应差,往往表现为体温不升、不哭、纳呆、表情淡漠,且无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婴幼儿易患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感染容易扩散甚至发展成败血症,病情发展快,来势凶险。

    疾病诊断 儿童对病情的表述常有困难且不准确,但仍应认真听取和分析,同时必须详细倾听家长陈述病史。全面准确的体格检查对于儿科的临床诊断非常重要,有时甚至能起到关键性作用。发病的年龄和季节,以及流行病学史往往非常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不同年龄儿童的检验正常值常不相同,应该特别 注意。

    疾病治疗 儿科疾病的治疗应该强调综合治疗,不仅要重视对主要疾病的治疗,也不可忽视对各类并发症的治疗,有时并发症可能是致死的原因;不仅要进行临床的药物治疗,还要重视护理和支持疗法。小儿的药物剂量必须按体重或体表面积仔细计算,并且要重视监测液体出入量和液体疗法。

    疾病预后 儿童疾病往往来势凶猛,但是如能及时处理,度过危重期后,恢复也较快,且较少留下后遗症。因此,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特别重要,适时正确的处理不仅有助于患儿转危为安,也有益于病情的转归预后。

    疾病预防 目前已有不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可以通过预防接种得以避免,此项工作基本上是在儿童时期进行,是儿科工作的重要方面。另外,许多成人疾病或老年性疾病的儿童期预防已经受到重视,如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都与儿童时期的饮食有关;成人的心理问题也与儿童时期的环境条件和心理卫生有关。

    儿童用药的一般原则

    明确诊断,严格掌握适应证

    治疗之前应尽可能明确诊断,选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功能等有损害的药物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如喹诺酮类抗菌药可能影响小儿骨骼发育;四环素类药物容易引起小儿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对上述药物要做到禁用或慎用。

    根据儿童特点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案

    根据儿童年龄、疾病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剂型及用药次数,以保证药效并尽量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影响。口服给药是最方便、最安全、最经济的给药途径,但影响因素较多,剂量不如注射给药准确,特别是吞咽能力差的婴幼儿受到一定限制。幼儿用糖浆、水剂、冲剂等较合适,年长儿可用片剂或丸剂,服药时要注意避免牛奶、果汁等食物的影响。 给小婴儿喂药时最好将其抱起或头略抬高,以免呛咳时将药吐出。病情需要时可采用鼻饲给药。注射给药比口服给药起效快,但对小儿刺激大,肌内注射时药物的吸收与局部血流量有关,要充分考虑注射部位的吸收状况,避免局部结块、坏死。如使用含苯甲醇为添加剂的溶媒会导致臀肌挛缩症等严重不良反应,临床上注射部位多选择臀大肌外上方,但注射次数过多可能造成臀部肌肉损害,需加以注意。静脉注射常在病情危重抢救时应用,平时多采用静脉滴注。静脉滴注可给予较大容量的药物,应根据年龄大小、病情严重程度控制给药量和给药速度,在治疗用药时间较长时,提倡使用序贯疗法,及时改用口服剂型,以提高疗效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儿童皮肤吸收较好,透皮给药方便且痛苦小,药物剂型多为软膏,也可用水剂、混悬剂等。用药时需注意防止小儿用手抓摸药物,误入眼、口引起意外,且不宜使用刺激性较大的品种。直肠给药时,药物从直肠下部吸收,不经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所用剂型有栓剂和灌肠剂。临床常用由退热药物制成的小儿退热栓剂,灌肠法应用较少,因为药液在肠腔不易保留。

    根据儿童的不同阶段严格掌握用药剂量

    儿童期组织器官逐步成熟,功能逐步完善,用药剂量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进行调整,特别是新生儿、婴幼儿用药,应严格掌握剂量。剂量太小达不到治疗效果,太大则有可能引起毒副作用。

    密切监护,防止发生不良反应 

    儿童应急能力较差,较敏感,极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药品不良反应,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剂量计算方法

    根据儿童药动学特点及对药物敏感性方面的特点,儿童用药剂量应较成人更为准确,但由于缺乏适用于儿童的药品规格,有些药品说明书中也没有标明儿童的用药剂量,因此需要计算儿童用药剂量。儿科用药剂量可根据儿童年龄、儿童体重及儿童体表面积计算。其中,按体表面积计算剂量最为合理,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包括新生儿及成人,即不论任何年龄,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是相同的。对某些特殊的治疗药,如抗肿瘤药、抗生素、激素,应以体表面积计算。计算儿童体表面积方法如下:

    如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m) = (体重×0.035)+0.1(见表);如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m) =(体重-30)×0.02+1.05。

    儿童用药时,若已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直接乘以个人的体表面积即可;若不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可按儿童剂量= 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1.73m方法计算。

版权所有:吉林省药物研究院 未经许可 禁止非法拷贝或镜象 吉ICP备15003176号-1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985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大路4565号 电话:0431-88511065 邮政编码:130061 技术支持:星广传媒

欢迎浏览本网站 您是第 264479 位浏览者